
攝影中,有時候我們想要拍出 1 張背景虛化很強的照片。攝影中可以通過“景深”來判斷虛化的強弱。
景深是指清晰的范圍。景深越(yue)小(xiao),清晰(xi)的(de)(de)范(fan)圍就越(yue)小(xiao),這(zhe)說明虛化的(de)(de)范(fan)圍就越(yue)大。
所以,小景深 = 強虛化!
? 景深的光學計(ji)算公式如下(xia):

實際上,影響景深的有 5 個因素。
1.光圈
光圈越大,景深越小。(F 后面的數(shu)字越小,光圈越大,千(qian)萬別記(ji)反了)
例:F2.8 的虛化強于 F3.5
2.焦距
焦距越長,景深越小。(這里說的(de)是(shi)鏡(jing)頭的(de)實際焦(jiao)(jiao)距,也就是(shi)鏡(jing)頭參數標注的(de)焦(jiao)(jiao)距,不是(shi)等效焦(jiao)(jiao)距)
例:100mm 的虛化強于 50mm
3.拍攝距離(物距)
拍攝距離越近,景深越小。
例:距離模特 2m 拍攝的虛化強于 5m 拍攝。
拍照的時候,如果你手里只有 1 臺相機,那么影響景深的只有上述 3 個因素。如果想拍出強虛化,就開大光圈,拉長焦距,近距離拍攝。
但(dan)是(shi)要比(bi)較不同的相機,比(bi)如你的佳(jia)(jia)能和我的索尼(ni),抑或(huo)是(shi)你的佳(jia)(jia)能 R6 和我的佳(jia)(jia)能 R5,那(nei)么還有 2 個因素會影響景(jing)深。
4.構圖(等效焦距)
假設現在有兩臺相機,A 是全畫(hua)幅相機,B 是 APSC 畫(hua)幅相機。
A 相機(ji)用 75mm 的鏡頭拍攝(she)了一張證(zheng)件照。
B 相機若想拍出構圖相同的(de)證件照,就必須(xu)換成 50mm 的(de)鏡頭(50mm 等效全畫幅 75mm 焦距)。
顯(xian)然,A 相機的焦距(ju)更長,所以(yi)景深更小(xiao)。
5.彌散圓(傳感器尺寸)
景深計(ji)算公式中(zhong)有彌散圓,這說明彌散圓的大小(xiao)也(ye)會影響到景深。
先解釋一下啥叫彌散圓:現實中有一個點,拍出來也(ye)是(shi)一個點,這(zhe)就是(shi)清晰(xi)的,對上了焦的。如果這(zhe)個點被放大成了一個模糊的圓,那(nei)就是(shi)虛化了。
放(fang)大(da)程(cheng)度(du)越(yue)高,虛化越(yue)強(qiang)。但是如果放(fang)大(da)很微弱,我們的眼睛(jing)看不出來(lai),仍(reng)然覺得這(zhe)(zhe)是一(yi)個(ge)清(qing)晰的點。直(zhi)到(dao)(dao)放(fang)大(da)到(dao)(dao)一(yi)定(ding)程(cheng)度(du),我們的眼睛(jing)能分辨(bian)出來(lai),認(ren)為(wei)這(zhe)(zhe)已經虛化了。

觀察下圖:假設(she)這(zhe)是一個出現在傳感(gan)器上的圓,分(fen)別是全畫幅(fu)(fu)傳感(gan)器和 APSC 畫幅(fu)(fu)傳感(gan)器。

然后兩臺相機都輸(shu)出(chu)了照片,可以看到(dao) APSC 畫幅對這(zhe)個圓的(de)放大程(cheng)度更大一些,更容易辨認虛化(hua)。

一般來說,全畫幅中超過 0.03 毫米的圓才算是虛化,但 APSC 畫幅超過 0.02 毫米就能看出虛化了。不同的景深(shen)計(ji)算(suan)工具所(suo)取(qu)的數值可能會不同。
所以,光圈、焦距、拍攝距離相同時,半畫幅的虛化更強一點。(但兩個相機的構圖肯定不一樣。如果想要相同的構圖,全畫幅就要用更長的焦距。計算之后就會發現,全畫幅的虛化又超越了半畫幅)
總結:
如果你(ni)帶著 1 臺(tai)相機(ji)出去拍照,只需(xu)要考慮 1、2、3 條的影響。
如果(guo)要比較多個相機的景深(shen),就要考慮 1、2、3、4、5 條。
本文來(lai)自(zi)微(wei)信公眾(zhong)號:
廣告聲明:文(wen)內含(han)有的對外跳轉鏈(lian)接(包括不限于超鏈(lian)接、二維碼、口令等形式),用于傳遞更多信息,節省(sheng)甄選時(shi)間,結(jie)果僅供(gong)參考(kao),IT之家(jia)所有文(wen)章均包含(han)本聲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