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之家1月14日消息 據(ju)媒(mei)體報道,近日,地球上最后一(yi)只金(jin)頂夏(xia)威夷樹蝸(Achatinella apexfulva)離世,這意味(wei)著這一(yi)物(wu)種也已(yi)經(jing)滅絕(jue)。
據報道,這只離世的夏威夷樹蝸(gua)叫做“喬治(zhi)”,今年1月1日正式死亡,“享(xiang)年”14歲,這14年來,“喬治(zhi)”一(yi)直沒有找到配偶(ou),而(er)“喬治(zhi)”的離世也意味著(zhu)我們(men)又見證了一(yi)個物種的滅絕。
夏(xia)威(wei)夷樹(shu)蝸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在(zai)(zai)蝸牛殼頂部尖端區域為金黃色,這個物種最初分布在(zai)(zai)夏(xia)威(wei)夷群島的瓦(wa)胡島上(shang),繁盛(sheng)時(shi)期在(zai)(zai)夏(xia)威(wei)夷的數(shu)量極多,1995年后,夏(xia)威(wei)夷蝸牛在(zai)(zai)外(wai)來蝸牛物種的入侵下幾(ji)乎滅絕。
圖片來自維基百科▲
該(gai)種群(qun)數量下降的(de)(de)(de)一個主要原因(yin)就(jiu)是(shi)(shi)(shi)(shi)“玫(mei)瑰狼蝸(玫(mei)瑰橡子螺(luo))”,它是(shi)(shi)(shi)(shi)橡子螺(luo)屬下的(de)(de)(de)一種體型中(zhong)等(deng)的(de)(de)(de)蝸牛(niu),原產地(di)是(shi)(shi)(shi)(shi)美國(guo),這(zhe)種物種是(shi)(shi)(shi)(shi)食肉動物,會捕食其它蝸牛(niu),“玫(mei)瑰狼蝸”被(bei)引入的(de)(de)(de)原因(yin)是(shi)(shi)(shi)(shi)想用它來控制(zhi)入侵(qin)的(de)(de)(de)非洲大蝸牛(niu)的(de)(de)(de)數量,但沒想到卻把夏(xia)威夷(yi)蝸牛(niu)吃到瀕(bin)臨滅(mie)絕。這(zhe)也是(shi)(shi)(shi)(shi)夏(xia)威夷(yi)至少8起本(ben)地(di)蝸牛(niu)滅(mie)絕的(de)(de)(de)原因(yin)。
1997年,地(di)球上最(zui)后10只(zhi)樹蝸被(bei)送到(dao)夏(xia)威夷大學實驗室進行人工飼養,但最(zui)后除了喬(qiao)治(zhi)以(yi)外,其他的都已經陸續死亡。
在此(ci)之(zhi)前,IUCN(國際自然保護聯盟)已經將該物種列為極度(du)瀕危物種。據(ju)了(le)解,科學家們(men)已抽(chou)取“喬治(zhi)”的身體(ti)組織(zhi)冷藏,期待(dai)有一天(tian)會“復活”喬治(zhi)。
附(fu)已滅(mie)絕部(bu)分(fen)物種(百科資(zi)料):
渡渡鳥于1681年滅(mie)絕;
大(da)海牛(niu)于1768年滅(mie)絕(jue);
恐鳥、藍馬羚(ling)均于(yu)1800年左右滅絕(jue);
大海雀(que)于1844年滅絕;
南(nan)極狼于1875年滅絕(生活在地球最南(nan)端(duan)的犬科);
美國緬因洲海鼬于1880年滅(mie)絕;
牙買加倉鼠于1880年滅絕(區(qu)域性滅絕);
斑驢(lv)于1883年滅絕;
澳(ao)洲小兔猼于1890年滅絕;
昆士蘭(lan)毛鼻袋熊于1900年區(qu)域性滅絕;
圣誕島(dao)虎頭鼠(shu)于1900年(nian)滅絕(jue);
澳米氏(shi)彈鼠于1901年滅絕;
白足澳洲林鼠于1902年滅絕;
南加利福(fu)尼亞貓狐于1903年滅絕(jue);
西袋貍(li)于1910年滅絕;
東(dong)袋貍(li)于1940年滅絕(jue);
北美白狼(紐芬(fen)蘭白狼)于1911年滅絕(唯一全身純白的(de)狼);
卡羅萊納(na)長尾鸚鵡于1918年(nian)滅絕(jue)
旅鴿(北美(mei)旅鴿)于1914年滅絕(jue)(數十億只不(bu)到一(yi)個世紀時(shi)間滅絕(jue));
基(ji)奈山狼于1915年(nian)滅絕(最(zui)大的狼亞(ya)種);
佛羅(luo)里(li)達黑(hei)狼于1917年滅絕;
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滅絕(jue);
巴巴里獅于1922年(nian)滅(mie)絕;
中國犀牛(niu)于(yu)1922年(nian)滅(mie)絕(區域性滅(mie)絕);
澳豚足袋貍于1926年滅絕(jue);
澳花袋鼠于1927年滅絕;
澳(ao)巨兔(tu)袋貍于1930年(nian)滅絕;
新南(nan)威(wei)爾士白袋鼠于1930年滅絕;
巴厘虎于1937年(nian)滅絕(最(zui)小的老虎亞種(zhong));
印度亞洲獵(lie)豹于(yu)1948年(nian)滅絕(jue)(區(qu)域性滅絕(jue));
喀斯喀特(te)棕(zong)狼于1950年滅絕;
墨西(xi)哥灰熊于1964年(nian)滅絕;
德克薩斯紅狼(lang)于1970年滅絕;
臺(tai)灣(wan)云豹于(yu)1983年滅絕;
危地馬拉鸊鷉于1987年滅絕;
亞歐水貂于1997年左右(you)滅絕。
廣告聲明(ming):文內含有(you)的(de)對外(wai)跳轉鏈接(jie)(包(bao)(bao)括不限于超鏈接(jie)、二維碼、口令等(deng)形式),用于傳遞更多信息(xi),節省(sheng)甄選時(shi)間(jian),結果僅供(gong)參考,IT之家所有(you)文章(zhang)均包(bao)(bao)含本聲明(mi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