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之家 3 月 24 日消息,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網站,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團隊近日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、美國佛羅里達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,對我國返回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開展了詳細的巖相學、礦物學、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和 Fe-Mg-Sr 同位素分析,揭示了嫦娥五號樣品月幔源區特性和月球年輕火山活動奧秘。
據介紹,月球是人類深空探測的“前哨站”。2020 年 12 月,我國首次地外采樣返回任務“嫦娥五號”成功返回了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的樣品 1731 克。基于嫦(chang)娥五號樣品研究(jiu)其月(yue)幔源區性(xing)質對(dui)于理解月(yue)球年輕火山活(huo)動(dong)的驅動(dong)機(ji)制至關重(zhong)要。
研究團隊對兩個玄武巖巖屑樣品(編號 CE5C0800YJYX038)開展了三維 CT 掃描,確認巖屑樣品是玄武巖巖屑,不是撞擊熔體。選取部(bu)分(fen)(fen)樣(yang)品制成光片,開展(zhan)(zhan)詳細(xi)的巖相(xiang)學(xue)和(he)礦(kuang)物學(xue)原位(wei)分(fen)(fen)析(xi),剩(sheng)余樣(yang)品溶解開展(zhan)(zhan)主微量(liang)元素和(he) Fe-Mg-Sr 同(tong)位(wei)素分(fen)(fen)析(xi)。
結果表明,組成兩個玄武巖巖屑(xie)的輝石、橄欖(lan)石和長石等的化學成分均與前人發表結果一(yi)致,證實代表嫦(chang)娥五(wu)號著陸區(qu)本地的玄武巖巖屑(xie)。
IT之家從紫金山(shan)天(tian)文臺網站得知,基于已獲取(qu)的主(zhu)微量元素(su)(su)及 Fe-Mg 同(tong)(tong)位素(su)(su)數據,研究團隊估(gu)算(suan)了(le)嫦(chang)娥五號玄武(wu)巖(yan)的母巖(yan)漿成分(fen),并對月球巖(yan)漿洋冷凝結晶過程進行了(le)模(mo)擬計算(suan)。結果表明,巖(yan)漿洋早期結晶的富橄欖石堆晶具(ju)有輕 Fe、重(zhong) Mg 的同(tong)(tong)位素(su)(su)特征,晚(wan)期富輝石堆晶具(ju)有重(zhong) Fe、輕 Mg 的同(tong)(tong)位素(su)(su)特征。
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 Fe-Mg 同位素組成指示了其月幔源區可能為兩種堆晶體的混合,晚期結晶的富單斜輝石堆晶比例可能為 20–30%。富集單斜輝石堆晶可以顯著降低月幔的熔點,可能對月球仍能產生年輕火山活動起到關鍵作用。
廣告(gao)聲明(ming):文內含(han)有的對外跳(tiao)轉鏈接(包括不限(xian)于(yu)超鏈接、二維碼、口令等(deng)形式),用于(yu)傳遞更(geng)多信息,節省甄選時間(jian),結果僅供參考,IT之家(jia)所有文章均包含(han)本聲明(mi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