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之家 4 月 27 日(ri)消息,據(ju)中新社(she)報道(dao),在 4 月 27 日(ri)舉辦的第十(shi)六屆中國(guo)國(guo)際核(he)(he)(he)電(dian)工業展覽會上,我國(guo)首個核(he)(he)(he)電(dian)工業操作系(xi)統(tong) —— 中廣(guang)核(he)(he)(he)“智能(neng)核(he)(he)(he)電(dian)”正式發(fa)布,“智能(neng)核(he)(he)(he)電(dian)”將作為中廣(guang)核(he)(he)(he)新建(jian)核(he)(he)(he)電(dian)站的標(biao)準配置,并將在新開工的“華龍一(yi)號”機組中全面應用。

據IT之家了解,“智能核電”是中廣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工業操作系統,融合運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當前先進技術,對核電站本體 (機組、系統、設備等) 進行智能化升級的技術體系,實現了機組級的智能控制和智能監控。此次發布的“智能核電”包括智控平臺、智馭平臺以及云鏈系統。
智控平臺全面實現核電機組自動化啟停,并大幅提升控制精(jing)度與響(xiang)應速度;同時(shi)引入智(zhi)能報警系統、智(zhi)能規程輔助系統、操縱(zong)員(yuan)疲勞監測系統,可提升核電(dian)站操縱(zong)人員(yuan)工作效率 30% 以上(shang)。
智馭平臺可實現機組運行狀態和設備健康度的實時監控和預警診斷。該平臺每秒(miao)可捕捉 200 萬個數(shu)據(ju)波動(dong),就像(xiang)給核電站(zhan)裝上了“心電圖檢測(ce)器”,通過對(dui)核電站(zhan)生產活動(dong)的狀態、性能(neng),以及機組(zu)級(ji)和設備級(ji)的運行情況(kuang)進行監(jian)控(kong)和智(zhi)能(neng)分析(xi),及時向核電站(zhan)運維(wei)人員發(fa)出預警并提供輔(fu)助決策(ce)。
云鏈系統相當于一張遍布在核電站的“神經網絡”,將“感(gan)知”信息實時傳遞(di)至“決策中(zhong)樞(shu)(shu)”,并(bing)確保“中(zhong)樞(shu)(shu)”指令能夠快速、精準地傳遞(di)至各個“執行單元(yuan)”,從而形成連接各類終端設(she)備與智控平臺、智馭平臺的信息傳輸高(gao)速公(gong)路。
據悉,“智能核電”系列產品已完成軟件、硬件開發和測試驗證,部分產品已在嶺澳一期、紅沿河、陽江、臺山、防城港一期等在役核電機組試點應用。在機組試點應用過程中,“智能核電”展示出“預見性維護”能力,比現有報警系統提前 20 天發出設備預警信號。
廣告聲明:文內含有的對(dui)外跳轉(zhuan)鏈接(jie)(包括不限于超鏈接(jie)、二維碼、口(kou)令等(deng)形式),用于傳遞更多信息,節省甄(zhen)選(xuan)時間,結果僅(jin)供參考,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(ben)聲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