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之家 10 月 1 日消息,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(中國科大)官方 9 月 26 日消息,該校微電子學院孫海定教授 iGaN 實驗室,聯合武漢大學劉勝院士團隊,成功研制出微型化紫外光譜儀芯片,并實現片上光(guang)譜(pu)成像。

該芯片基于新型氮化鎵基(GaN)級聯光電二極管架構,并與深度神經網絡(DNN)算法深度融合,實現了高精度光譜探測與高分辨率多光譜成像,其光譜響應速度創下了目前已報道微型光譜儀的最快世界紀錄(納秒級)。
該成(cheng)果(guo)不僅填補了微型(xing)光譜(pu)儀(yi)技術在紫外波(bo)段的空白(bai),同時展現(xian)了其在未來(lai)大規模可制(zhi)造的緊湊型(xing)、便攜式(shi)光譜(pu)分(fen)析和光譜(pu)成(cheng)像芯片,及其在高(gao)通量(liang)實時生物分(fen)子和有(you)機物檢測(ce)、片上(shang)集成(cheng)式(shi)傳(chuan)感(gan)技術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。
相關研(yan)究以“A Miniaturized Cascaded-Diode-Array Spectral Imager”為(wei)題(ti),9 月 26 日(ri)在線發表(biao)于光(guang)學領域著名(ming)期刊《自然?光(guang)子學》。

中國科大表示,由于該芯片制備工藝完全兼容現有的先進半導體大規模制造工藝,因此該芯片的特征尺寸可以被進一步縮小至亞微米甚至納米級,從而實現更高分辨率的光譜成像,并有望將現有的光譜成像儀的成本降至傳統方案的百分之一。就像(xiang)曾經硅基 CCD / CMOS 芯片技術的(de)不斷進步推動(dong)數碼(ma)相機的(de)大(da)規模普及一樣,這一新型氮化鎵基微(wei)型化光譜儀芯片的(de)研制成功有望引(yin)領(ling)光譜成像(xiang)技術的(de)新一輪產業升(sheng)級。
IT之家附論(lun)文鏈接:
廣告聲(sheng)明(ming):文內含有的(de)對(dui)外跳(tiao)轉(zhuan)鏈(lian)(lian)接(包括不限于(yu)超(chao)鏈(lian)(lian)接、二維碼(ma)、口(kou)令等(deng)形式),用于(yu)傳遞更多信息(xi),節省甄選時間(jian),結(jie)果僅供(gong)參考,IT之家所(suo)有文章(zhang)均包含本聲(sheng)明(mi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