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之家 9 月 10 日消息,據中國鐵道建筑報報道,9 月 10 日凌晨,浙江紹興。在人工智能(AI)“加持”下,總重 4000 余噸的鋼箱梁精準落位,國內首次在運營鐵路橋梁上應用人工智能“移舊換新”,為我國既有鐵(tie)路改造(zao)升(sheng)級提供了全新方案。

紹(shao)興(xing)城際鐵路(lu)是(shi)利用(yong)既有蕭甬鐵路(lu)改造而(er)成(cheng)的跨市區域城際鐵路(lu),其中柯橋站(zhan)(zhan)是(shi)該線(xian)新建(jian)車(che)站(zhan)(zhan),也是(shi)國內首個(ge)在運營(ying)鐵路(lu)上增設的高架車(che)站(zhan)(zhan),站(zhan)(zhan)房(fang)建(jian)筑面積約 3600 平方米(mi),車(che)站(zhan)(zhan)規(gui)模為 2 臺 4 線(xian)。
本次換梁施工屬柯橋站建設關鍵控制性工程,因新增車站,橋面由 2 股道增加為 4 股道,需將“咽喉區”混凝土梁更換為鋼箱梁。由于(yu)工(gong)程(cheng)位于(yu)蕭甬鐵路干線,技術難度大、安全風險高、施工(gong)環境復雜,要(yao)將鋼箱梁頂推(tui) 21 米,梁體兩端與既有結構間隙(xi)僅 10 厘(li)米,傳統工(gong)藝(yi)難以滿足(zu)要(yao)求。
中鐵二十四局聯合多所高校,研發連續快速同步頂推裝置等專用設備,并引入 AI 系統,為設備裝上“大腦”。依(yi)托數字孿生技術(shu)構建三維模型,通過 40 個高精(jing)(jing)度傳感點實時采(cai)集梁(liang)體姿態數據,實現(xian)毫米級精(jing)(jing)度準(zhun)(zhun)確感知,助力施工全程(cheng)智能化校(xiao)核與自動(dong)化控制(zhi),確保“頂(ding)得(de)(de)穩、頂(ding)得(de)(de)準(zhun)(zhun)、頂(ding)得(de)(de)快”,并大幅降(jiang)低對鐵路(lu)運營(ying)的影(ying)響。
應用(yong)于(yu)(yu)該項(xiang)目的人工(gong)智能系(xi)統,包含感(gan)(gan)知(zhi)(zhi)、仿真、控制三(san)大模塊(kuai)。其(qi)中,感(gan)(gan)知(zhi)(zhi)模塊(kuai)相(xiang)當于(yu)(yu)“眼睛(jing)”,集成了光柵、拉線傳感(gan)(gan)器、應變片及北斗定(ding)位(wei)等(deng)先進技術,可以實時監(jian)測相(xiang)關數據,確保梁體移動“不(bu)跑偏”。
借助仿真模塊,可對頂推全過程提前推演,及時發現并修復“bug”。而依托智能算法的控制模塊,則能同步操控 36 個頂升千斤頂和 10 個頂推千斤頂,確保梁體“無(wu)縫對接(jie)”。
IT之家從報道(dao)獲悉,人(ren)工智能(neng)系統也被(bei)應用(yong)到(dao)橋(qiao)梁設(she)計中(zhong)。鐵(tie)四院針對鐵(tie)路道(dao)岔區橋(qiao)梁結(jie)構受力(li)復(fu)雜的(de)特點,建(jian)立了有限元分析模(mo)型,精(jing)確模(mo)擬平移(yi)(yi)換(huan)梁過程中(zhong)滑軌支點的(de)壓力(li)、橋(qiao)梁結(jie)構的(de)應力(li)變化以及結(jie)構位移(yi)(yi)響應等關(guan)鍵數據,提前預測可能(neng)出現的(de)各種難題,滿(man)足了鐵(tie)路道(dao)岔區平移(yi)(yi)換(huan)梁后即開通的(de)時間及精(jing)度要求(qiu)。
10 日凌晨,項目團隊克服精度要求高、交叉干擾大、作業時間緊等困難,順利將總重 4086 噸的舊梁頂出,并同步頂進重 4389.6 噸的新梁,新梁就位后上下高差、縱橫偏差分別控制在 2 毫米、3 毫米內。
廣告聲明(ming)(ming):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(lian)接(包括(kuo)不限于超鏈(lian)接、二維碼、口令(ling)等形式),用于傳遞更多信息,節省甄選(xuan)時(shi)間,結果僅供(gong)參考,IT之家(jia)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(ming)(ming)。